誰是下一個 1980 年代的偶像,需要通過產生表情包的系列音樂同步來重新發現凱特·布什、金屬樂隊和 The Cramps?不過,我投票給 Depeche Mode,就像 Metallica 一樣,他們從未真正消失過。似乎他們的影響無處不在,從 emo 到 EDM。他們從悶悶不樂的詩句過渡到巨大的流行合唱的能力,他們脈動的合成器紋理,他們將英國後朋克影響帶入美國主流的能力,甚至他們的都市型個人風格,似乎與最新的 TikTok 趨勢一樣流行。

1989 年的音樂會紀錄片 Depeche Mode 101 記錄了樂隊突破的時刻。這個標題暗指樂隊的 Music For The Masses 巡演的第 101 場也是最後一場演出,他們在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玫瑰碗為超過 60,000 名忠實粉絲演奏。再一次,像 Metallica 一樣,他們在那個時間點之前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邊緣地下行為。他們永遠不會發行一張沒有在美國和英國前 10 名中首次亮相的專輯。這部電影剛剛修復,目前正在 Showtime 上播放。

Depeche Mode 可以很容易地跟隨 U2 的 Rattle and Hum 的腳步,聘請一位時髦的年輕音樂視頻導演來製作一部迷人的音樂會電影,將他們呈現為音樂半神。相反,受僱的傳奇紀錄片導演 D.A. Pennebaker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Bob Dylan 的 Don’t Look Back (1967) 和 Monterey Pop (1968) 等開創性電影。唯一的魅力是當 Depeche Mode 登台時。其餘時間,Pennebaker 冷靜地審視巡演生活的低迷和一群青少年比賽獲勝者的平庸功績,他們跟隨樂隊穿越國家到他們在洛杉磯的最後一站。

儘管始終如一的熱門歌手在他們的祖國英國,Depeche Mode 在 1987 年的 Music for The Masses 之前未能在美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他們可能在 MTV 鼎盛時期演奏過尖端的電子流行音樂,但他們像任何自尊的搖滾樂隊一樣在美國建立了忠實的追隨者,通過舉辦一場殺手級的現場表演並巡迴演出他們狹隘的英語屁股。戴夫·加漢 (Dave Gahan) 是那個時代最好的主唱之一,他一邊跳舞一邊放聲大笑,儘管演奏的音樂很容易預先編程,但樂隊成員馬丁·戈爾 (Martin Gore)、安迪·弗萊徹 (Andy Fletcher) 和艾倫·懷爾德 (Alan Wilder) 幾乎可以在鍵盤架上現場演奏所有音樂、合成器和電子鼓。

在非正式採訪中,樂隊告訴我們,在他們的沿海基地之外,他們一直吸引著 10 到 15000 人,他們仍然在前哨站為小至 2,000 人的人群演奏像納什維爾。參觀鄉村音樂之都,他們去了一家吉他店,戈爾用老式 Rickenbacker 彈奏了令人信服的布魯斯律動,併購買了成堆的老式鄉村和搖滾樂磁帶。在巡迴演出之間,他們經歷了乏味的試音、無能為力的電台 DJ 和居高臨下的採訪,一位記者在詢問有線的 Gahan 關於他最後一次打架時得到了一個比他想像的更真實的故事。

跟隨樂隊的是一群來自長島的歌迷通過當地另類搖滾電台 WDRE 的比賽贏得了旅遊巴士的名額。當美國中部的鄉下人嘲笑他們滑稽的髮型時,公共汽車上的孩子們似乎對郊區泡沫之外的任何人的生活一無所知。除了偶爾的爭吵之外,公共汽車上的孩子們幾乎沒有興趣,他們的好時光是喝啤酒直到他們嘔吐。

到達玫瑰碗後,Depeche Mode 被告知他們的節目需要提前一個小時結束。在後台,樂隊在歌曲戲謔和他們迄今為止最大的美國音樂會之間焦躁不安。在另一部預告片中,他們的經理為損壞場地的草皮需要支付多少錢而爭論不休,並對他們在門票和商品銷售之間賺了多少錢感到驚訝。演出結束後,Gahan 談到了巡演結束後的失望,即使是最平凡的時候,也比等待回家的無聊更可取。

在搖滾文檔的萬神殿中,Depeche Mode 101 應該顯得更大。它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鏡頭為特色,是一份引人入勝且真實的日常旅游生活記錄,並預示著真實世界及其對“巴士孩子”的描繪。它還完美地捕捉到了 1988 年的美國,當時便攜式計算機技術的出現和地下文化的主流化使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它就像來自一個看似完全不同的世界的明信片,儘管它的迴聲聽起來很熟悉。

本傑明·H·史密斯 (Benjamin H. Smith) 是一位居住在紐約的作家、製作人和音樂家。在 Twitter 上關注他:@BHSmithNYC。